機械加工中獲得工件標準精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試切法即先試切出很小部分加工表面,測量試切所得的標準,按照加工要求恰當調刀具切削刃相對工件的方位,再試切,再測量,如此通過兩三次試切和測量,當被加工標準抵達要求后,再切削整個待加工表面。
試切法通過“試切-測量-調整-再試切”,重復進行直到抵達要求的標準精度停止。例如,箱體孔系的試鏜加工、精密鎢鋼模具配件加工。
試切法抵達的精度或許很高,它不需求復雜的設備,但這種方法費時(需作多次調整、試切、測量、核算),效率低,依賴工人的技術水平和計量用具的精度,質量不安穩,所以只用于單件小批出產。
作為試切法的一種類型——配作,它是以已加工件為基準,加工與其般配的另—工件,或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工件組合在一起進行加工的方法。配作中終究被加工標準抵達的要求是以與已加工件的協作要求為準的。
(2)調整法預先用樣件或標準件調整好機床、夾具、刀具和工件的準確相對方位,用以確保工件的標準精度。由于標準事前調整到位,所以加工時,不必再試切,標準自動獲得,并在一批零件加工進程中保持不變,這便是調整法。例如,選用銑床夾具時,刀具的方位靠對刀塊確認。調整法的實質是運用機床上的定程設備或對刀設備或預先整好的刀架,使刀具相對于機床或夾具抵達必定的方位精度,然后加工一批工件。
在機床上按照刻度盤進刀然后切削,也是調整法的一種。這種方法需求先按試切法抉擇刻度盤上的刻度。大批量出產中,多用定程擋塊、樣件、樣板等對刀設備進行調整。
調整法比賽切法的加工精度安穩性好,有較高的出產率,對機床操作工的要求不高,但對機床調整工的要求高,常用于成批出產和很多出產。
(3)定標準法用刀具的相應標準來確保工件被加工部位標準的方法稱為定標準法。它是運用標準標準的刀具加工,加工面的標準由刀具標準抉擇。即用具有必定的標準精度的刀具(如鉸刀、擴孔鉆、鉆頭號)來確保工件被加工部位(如孔)的精度。
定標準法操作便利,出產率較高,加工精度比較安穩,幾乎與工人的技術水平無關,出產率較高,在各種類型的出產中廣泛應用。例如鉆孔、鉸孔等。
(4)自動測量法在加工進程中,邊加工邊測量加工標準,并將所測結果與規劃要求的標準比較后,或使機床持續作業,或使機床停止作業,這便是自動測量法。
現在,自動測量中的數值已可用數字顯現。自動測量法把測量設備加入工藝系統(即機床、刀具、夾具和工件組成的統一體)中,成為其第五個要素。
自動測量法質量安穩、出產率高,是發展方向。
(5)自動控制法這種方法是由測量設備、進給設備和控制系統等組成。它是把測量、進給設備和控制系統組成一個自動加工系統,加工進程依托系統自動結束。
標準測量、刀具補償調整和切削加工以及機床泊車等一系列作業自動結束,自動抵達所要求的標準精度。例如在數控機床上加工時,零件便是經進程序的各種指令控制加工順序和加工精度。
自動控制的具體方法有兩種:
①自動測量即機床上有自動測量工件標準的設備,在工件抵達要求的標準時,測量設備即宣告指令使機床自動退刀并停止作業。
②數字控制即機床中有控制刀架或作業臺準確移動的伺服電動機、滾動絲杠螺母副及整套數字控制設備,標準的獲得(刀架的移動或作業臺的移動)由預先編制好的程序通過核算機數字控制設備自動控制。
初期的自動控制法是運用自動測量和機械或液壓等控制系統結束的。現在已廣泛選用按加工要求預先編列的程序,由控制系統宣告指令進行作業的程序控制機床(簡稱程控機床)或由控制系統宣告數字信息指令進行作業的數字控制機床(簡稱數控機床),以及能習氣加工進程中加工條件的改變,自動調整加工用量,按規定條件完成加工進程最佳化的習氣控制機床進行自動控制加工。
自動控制法加工的質量安穩、出產率高、加工柔性好、能習氣多種類出產,是現在機械制作的發展方向和核算機輔佐制作(CAM)的根底。